標籤

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第一次生前就出書!活生生的女性搖滾樂評集


2015年,關於寫搖滾的女性「被消失」,Pitchfork線上音樂雜誌資深主編:Jessica Hopper開出第一炮,她出了這本直譯叫做《第一本還活著女性搖滾樂評家寫的評論集》(The First Collection of Criticism by a Living Female Rock Critic)的書。

這個很故意的書名,順理成章挑起紐約客(The New Yorker)雜誌寫了一篇:〈這世界需要女性搖滾樂評〉(The World Needs Female Rock Critics)來評論此事。

且讓時光倒轉,讓我們回顧一下搖滾樂史上寫音樂的女性們。

「被消失」的女搖滾樂評

這本書名的由來,應該可以從Ellen Willis說起。她的女兒12歲那年想給媽媽買個生日禮物,踏進才開不久的Tower唱片行(那年CD還是超炫的新媒體欵),挑了Janis Joplin套裝合輯,但老媽不但早就有了,而且,媽啊!專輯內的小冊子根本她寫的!

結果,一直到Ellen Willis過世,全世界才像披頭四未出土專輯一樣重新發現她,這位紐約客雜誌首位流行樂評人,她生前整整開過56個(!)專欄,卻到過世後才得以出書 [註]

不只這樣,搖滾樂的首部百科全書還是女性寫的,曾暢銷三度再版並上報,作者Lillian Roxon被譽為搖滾之母,她的故事被別人寫成書拍成電影,諷刺的是,她自己寫的書卻早已絕版多年。

而絕版的還有Caroline Coon的《新浪潮龐克大爆炸》(The New Wave Punk Rock Explosion),這本可說是最早的龐克入門書,完全引領潮流之先。

如今講到搖滾樂評人,好像只剩Lester Bangs這種壞痞男,他的中文版傳記《剛左搖滾》還直接封他為「美國最偉大的搖滾樂評人」。

所以囉,這是為什麼Jessica Hopper,一位女性樂評人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就出書,是那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。

這本文集收錄2003-2014橫跨超過十年,原刊載於各大報章雜誌的評論與訪談稿,是她如今何以當上Pitchfork音樂網資深編輯的歷程。

和音樂奇怪交往中的女生

從瘋狂流行天后到經典搖滾、從饒舌嘻哈到另類獨立,書中所選文章的類型可見作者展現多元面向的野心,其中包括與披露R. Kelly性醜聞的音樂記者對談,或是還原Hole(空洞樂團)經典專輯的創作現場:在團員的回顧中,一段由Courtney Love與Kurt Cobain共同催生的油漬搖滾史也隨之浮現…。

當然也只有在她的書裡,會為女性音樂人指定保留席。很難解釋為什麼,當我發現書裡竟然有個叫做「女性 (Female)」的專章,我整個覺得有洋葱,其他音樂書裡絕對找不到這種好東西。

另外,我也好喜歡文章裡的「女孩經驗」,那是妳在其他樂評那裡讀不到的共鳴。

像是,喜歡這音樂,就可以無視對女生很不政治正確的詞嗎?還有,那些男孩在歌裡寫的女孩總是不太對,我們女生值得寫的更好的歌。

或是,暗戀那個誰就學他聽什麼,卻沒有真的接近他一點,而且他後來也沒在聽那些了,就只剩下你,和你已無法不熱愛的音樂。

因為音樂總是不只是音樂,他們總是生命裡的那個誰。

這時就不得不說,作者的開頭文章標題下得好:「我跟音樂有種關係怪怪的」(I Have a Strange Relationship With Music)。

因為我也是。

失落的台灣女性音樂書寫

身為很久以前發表過一些音樂文章的女性寫手,我完全了解本書要突顯的議題是什麼,真的是秒懂。這是世界共通的啊!(悲)

雖然嚴格說來台灣並不存在樂評,頂多只能說是音樂文章。但提到這樣的作家,我們會想到誰?馬世芳、陳德政、小樹,還是林貓王?

我想到的是王曙芳(《音樂河》)、楊久穎(《女搖滾》)、李茶(《寂靜之外,ECM的聲音》)、孫秀蕙(《爵士春秋》),當然還有,何穎怡

在那個沒有網路又封閉的台灣早年,在「她們」筆下引介的新音樂,音樂種類多元跨界前衞,是絕大多數樂迷對非主流音樂的關鍵啟蒙。而且,書裡充滿了超棒的女性音樂人。

但是「她們」都到哪裡去了呢?

如今只有在FB粉絲頁還可以找到何穎怡的大耳朵,而除了豐富的譯作,以及在商周開了音樂河書系外,她個人寫的音樂書似乎只有《女人在唱歌》?而且還絕版了。

音樂她史的未來才剛開始

其實一開章Jessica Hopper就解釋了她這書名並不精確。嚴格說來,前面提到的Ellen Willis生前還是出過書的,但那並不算是樂評集。前面也提到的,另外兩位活生生出書的女作家成就不容忽視,就算絕版也一樣。有本《搖滾她寫的》(Rock She Wrote)探討過這件事情,此書改變了作者的人生。

然後就沒有了。
然後就沒有了。
然後就沒有了。

就真的沒有了啊!還好作者很樂觀,她說,「我們應該可以列出好多好多本書⋯只是這些書還沒有寫出來,而已。」

她還說,這個書名不是要抹去我們的「他史」,而是要在此插旗、標出未來的路。

所以這次換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命。我開始寫了。而我相信只要我們一個一個、一直一直寫下去,我們就會活出自己的「她史」。


書名:The First Collection of Criticism by a Living Female Rock Critic

作者:Jessica Hopper

出版年:2015
出版社:Featherproof



[註] 這段就是根據Ellen Willis去世後才出版的樂評集《Out of the Vinyl Deeps: Ellen Willis on Rock Music》,由作者女兒所寫的序而來。

◎本文出自個人部落格Blue Pages:2015第二屆滑書榜Top 10的增刪改寫

【後記】在找這本書的書封圖檔時,我找到了這張超可愛的照片(笑)

圖片來源:http://blog.thecurrent.org/2015/06/the-currents-rock-n-roll-book-club-jessica-hoppers-first-collection-of-criticism-by-a-living-female-rock-critic/

她是Andrea Swensson,也是個寫音樂並計畫未來出書的女性作家,這是她看到這本書的表情。她說,這本書她深深讀到了心坎裡。

「這麼多年活在男性主導的世界,被餵食的音樂全是男人創造、關於男人,也是給男人聽的,當我們發現有藝人願意去唱女性經驗、強調我們的奮鬥,肯定我們拼命掙來的勝利,這對一個年輕女性是多麼震撼、被肯定又美好的衝擊。女性很重要。我們的心與智很重要。我從沒有這麼清楚的意識這些,直到我讀了Jessica Hopper的文章。」

Andrea Swensson這麼說。

參考:The Current’s Rock and Roll Book Club: Jessica Hopper’s ‘First Collection of Criticism by a Living Female Rock Critic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